金冠登录标签:
《刘邦的诡秘人生136程步研究原创 |
分类: 《真刘邦》 |
秦末战乱14年,韩信只有两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带兵打仗,其余时间不是站岗放哨,就是押运粮草,再就是罢官赋闲。而这仅有的两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里,也就是说韩信一生,一共只打了四仗,战果是两胜两败,乏善可陈。却被后人封作战神,怪哉!
韩信没有向刘邦建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提类似建议的是韩王韩信。请参见本主博文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两个韩信谁出奇计?”
韩信也没有被拜为大将军。请参见本主博文“韩信真的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吗?”
韩信打魏王豹战败。请参见本主博文“韩信打魏王豹,刘邦闻报着急上火”,“曹参韩信打魏王豹,刘邦为何赏曹参不赏韩信?”
韩信打赵王歇背水列阵很可笑,不过是司马迁的文学创作。请参看本主博文“韩信背水列阵攻赵是真是假?”。
回到正题,前文已经说过了:
韩信一生打的第一仗,伏击项羽于京索间,胜。
第二仗,攻安邑打魏豹,败。
第三仗,在张耳的领导下打赵王歇与陈余,胜。
现在我们说第四仗:
第四仗,韩信攻齐,偷袭历下齐军,败。
刘邦通过韩信攻魏攻赵,对韩信的才能人品彻底失望,在派出郦食其游说齐王后,派韩信打酱油,进兵策应。可是万没想到,就这打酱油还打出了事端来。酱油没打成,反把酱油瓶摔了。
郦食其去游说齐王一致灭项羽,应该是不难说下,一说就下。因为齐国与项羽有血海深仇。
齐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中,几乎未历战火。官绅百姓,宫室城邑,一切如故。可是项羽却在齐地烧杀屠灭(遂北烧夷齐城郭。皆阬田荣降卒,系虏其老弱妇女。徇齐至北海,多所残灭)。齐人对项羽恨之入骨,纷纷自发地起来反抗(齐人相聚而叛之)。现在刘邦派人来一起消灭项羽,报仇雪恨,齐国人焉有不一拍即合,额手相庆之理?
所以,叫韩信向齐国进兵,只是刘邦派他去打酱油做做样子。
果不其然,郦食其手到擒来,齐王田广应允与刘邦结盟,一同围歼项羽。
齐国历下的守将,是华无伤和田解。历下就是今日的山东济南。华无伤和田解闻听齐王与汉王联盟,一起攻击项羽,大喜,解除了对黄河北岸韩信军的戒备,不仅自己饮酒庆祝,还派人去与韩信沟通,一起欢庆胜利(齐初使华无伤、田解军于历下以距汉,汉使至,乃罢守战备,纵酒,且遣使与汉平)。
可是万没想到,韩信尽然背信向历下发起进攻。又万万没想到,即使历下毫无戒备,又都纵酒欢庆,韩信的偷袭竟然打了败仗没能得手!
韩信的背信偷袭,不仅害死了老革命郦食其,也把铁定的盟友齐国,打成了誓死的敌人。更要命的是,韩信前有历下攻城不下,后有黄河死路一条。刘邦闻报,自然是气愤,着急。
若不能尽快消灭齐国,叫其他造反诸侯王壮了胆,什么赵王张耳,燕王臧荼等等,都跟着项羽合流,还有很多暗藏在刘邦队伍中仇恨秦始皇的人,比如张良等,一旦联合起来一哄而起,焉知秦始皇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?
万般无奈,刘邦只好又调曹参去攻齐解救韩信。为了争取时间,刘邦又把灌婴率领的汉军唯一一支骑兵,调去攻齐。
垓下之战韩信没来前,刘邦一面围项羽于固陵,一面自己在外从容调兵。为了避免攻城伤亡,已经在垓下摆好了口袋阵。请参看本主博文“韩信已是齐王,为何还以不来垓下讹封地?”“垓下之战刘邦刚大败被围又如何调兵遣将?”
试问,秦末战乱七年六个月,后来刘邦消灭黥布等造反诸侯王,又打了六年,前后近14年,韩信只带兵两年半,只打了四个小仗,而且是两胜两败,怎么就成了中国古代的战神啦?
不仅是我们这等平头百姓,就连历史上无数声名显赫的史家,比如班固、司马光,还有无数文豪巨匠,都留下过盛赞韩信篇章诗文。今日更有无数专家教授跟着鹦鹉学舌。
奇怪不?可笑不?
不奇怪,不可笑。
因为几千年来,人们读史,都还不知道按照程步先生提出的读史原则,注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,而摒弃文学描写,心理描写,因而被司马迁的文学创作所诱导,上当受骗不自知。
接下来,就让我们看看司马迁是如何背弃他父亲司马谈记录下的史实,为成一家言不择手段,用一些列的文字手法,成功地诱导读者,把韩信塑造成了战神。(待续)